集成电路发展史
- 1883 爱迪生发现「爱迪生效应」(热电子发射)
1904 弗莱明制作第一只 真空电子二极管 (真空管也叫电子管)
真空玻璃灯泡中,加热涂有活性材料的阴极发射电子,阳极接收电子。
玻璃管中抽成真空防止气体电离对正常电子流动造成影响。
有检波、整流功能。
1906 弗雷斯特发明 真空三极管
在真空二极管中加入一个栅板(栅极),栅板的作用是控制电流。
栅极上很小的电流变化,能引起阳极很大的电流变化,而且变化波形与栅极电流完全一致。
有检波、放大、振荡功能。
后面四极管、五极管相继被发明出来。
到 20 世纪 40 年代,计算机技术研究进入高潮,人们发现电子管单向导通的特性可以用于设计一些 逻辑电路 ,电子管开始进入计算机领域。
- 1937 香农发表硕士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首度将布尔代数应用在电子继电器和电闸上
- 1937.11 乔治·史提比兹在厨房组装出一部以 继电器 表示二进制的电脑「K模型机」
- 1939 爱荷华州立大学约翰·阿塔纳索夫和克里夫·贝理开发出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BC)
- 1946 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师埃克特和物理学家毛希利等人共同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通用型电子计算机 - 埃尼阿克 ENIAC
- 1947.12 贝尔实验室成功演示了第一个基于锗半导体的具有放大功能的点接触式晶体管
- 1954 贝尔实验室制备了第一个硅晶体管
发明芯片和晶体管,先要有半导体技术;想要有半导体技术,先要有量子物理学。基础学科是技术突破的深厚土壤。
- 1958 德州仪器工程师 Jack Kilby 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
- 1965 摩尔定律
大规模集成电路